(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045627.X (22)申请日 2022.08.30 (71)申请人 宁夏回族自治区煤炭地质局 地址 750004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 区新昌东路158号 (72)发明人 牛国斌 赵宇星 马凯 吴天才  张铁军 门鹏 乔月飞 朱磊  (74)专利代理 机构 银川长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64102 专利代理师 马长增 (51)Int.Cl. G06F 30/20(2020.01) G06F 119/14(2020.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解吸起点前置的煤层气损失量计 算方法 (57)摘要 一种基于解吸起点前置的煤层气损失量计 算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S1: 确定从井内提心开始 解吸至装罐完成的时间与装罐后2小时内的观测 累积解吸时间求和得到时间T; S2: T时间所对应 的累计解吸量为Q; S3: 将时间T与累积解吸量Q进 行自然对数曲线拟合形成损失量计算模型; S4: 根据实测煤层气放散初速度测定曲线, 确定开始 解吸时间T;S5: 将t代入所述步骤S3所确定的损 失量计算模型, 得到的负数值为样品的损失量。 该方法是对煤层气自然解吸理论的更进一步深 化和应用, 理论依据充分, 计算出的煤层气损失 量更加接近实际, 有效提升了煤层气资源潜力评 价结论的可靠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115408857 A 2022.11.29 CN 115408857 A 1.一种基于解吸起 点前置的煤层气损失量计算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S1: 确定从井内提心开始解吸至装罐完成的时间与装罐后2小时内的观测累积解吸时 间求和得到时间T; S2: T时间所对应的累计解吸量 为Q; S3: 将时间T与累积解吸量 Q进行曲线拟合形成损失量计算模型; S4: 根据实测煤层气放散初速度测定曲线确定开始解吸时间t ; S5: 将t代入所述 步骤S3所确定的模型, 得到的负数值 为样品的煤层气损失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解吸起点前置的煤层气损失量计算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1中, 给定钻探时提心过程中煤心开始解吸到出井 口的这段时间为T0, 将出井口到 装罐完成这段时间设定为T1, 装罐后2小时内的累积解吸时间为T2, 所述T= T0+ T1+ T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解吸起点前置的煤层气损失量计算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S2中, 将T0+ T1时间进行前置, 取时间段T2内的时间点T21、 T22、T23、…T2n, 以及所对应的 解吸量Q1、 Q2、 Q3、…Qn进行曲线拟合, 得到 煤层气损失量计算模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解吸起点前置的煤层气损失量计算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T0指煤心在孔内提到其临界解吸压力时开始起 算, 到出井口结束这段时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解吸起点前置的煤层气损失量计算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T1指从煤心管 出井口一刻起 算, 到装罐完成结束。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408857 A 2一种基于解吸起点前 置的煤层气损 失量计算方 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煤层气资源勘查领域, 具体属于一种煤层气含量测试 中损失气量的准 确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煤层气含量是由自然解吸量、 损失量和残余量三者之和构成的, 其中的自然解吸 气量和残余气量测定计算方法较为直观、 准确, 而损失气量无法直接测定, 目前采用损失气 量与损失时间和解吸时间之和的平方根成正比的经验公式计算得出, 这一计算损失量的经 验公式简称为 “直接法”, 是将装罐后前10个点的解吸数据进行了直线化拟合得出的结果 (如图2所示) , 计算时未考虑整个解 吸过程是符合 自然对数规律、 煤心破碎程度、 煤层气释 放速率随着时间不断减小和煤对煤层气的放散初速度大小等客观影响因素, 因为煤心越破 碎、 散放时间越早、 初期 散放速度越 大、 提心和采样装罐时间越长, 损失量就越大。 实际上煤 层气的自然解吸量与解吸时间从始至终一直呈现自然对数 的关系 (如图1所示) , 从初次开 始产生损失量起, 到装罐后的这段时间内, 产生的损失量与损失时间仍然成自然对数关系 (如图3所示) , 而不是 “直接法”处理后的直线关系 (如图2所示) , 实践证明 “直接法”估算出 的损失量比实际损失量偏小数倍, 严重失真。 因为损失量自井内开始 提煤心就发生了, 直到 煤心完成装罐才停止, 这段时间内, 损失量的产生规律依旧遵循自然解吸曲线 特征的, 且前 十分钟内的解吸速率和解吸量是最大的, 而 “直接法”计算损失量时参考的是装 罐后的解吸 速率, 忽略了装罐前的解吸速率最大这一特征 (煤层气放散初速度越 大, 短时间内释放的煤 层气量越大, 损失量就越大) , 导致按照 “直接法”计算出的损失量比实际损失量要小的多, 从而造成了煤层气测定含量普遍小于实际含量, 影响了整个煤层气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的可 靠性, 这也是我国煤层气行业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 普遍认为 “直接法”测定的总含气量比 开采期间的实际总含气量至少偏小10~50%, 主要是估算损失量时没有充分考虑煤对煤层 气 (瓦斯) 的放散速度随是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减小这一特性规律, 导致估算的损失量远远 小于实际损失量。 从宁夏某矿区  6 #煤层实测自然解吸曲线函数与时间之和平方根直线函 数的各自前10min  曲线斜率可知 (如图4) , 以符合自然对数规律的自然解吸曲线为准 ( “前 置法”) , 推算其在装 罐前10min  内的损失量计算模 型的曲线的斜率K=464.  16 (如图4) , 而 以损失量与时间之和平方根 成正比为准 ( “直接法”) , 推算其在 装罐前10min  内的损失量计 算模型的曲线的斜率K=286.  35 (如图4) , 前者是后者的1.  62 倍, 这就说明目前采用的 “直 接法”计算出的损失量远远小于 自然解吸规律下 的实际损失量, 在后期的煤层气开采中也 证实了“直接法”测试含气量比实际含气量偏小10~50%。 这一问题其实很好理解, 因为 “直 接法”是按解吸罐内的解吸速率进行推算, 但根据煤层气自然解吸规律, 煤心入 罐内的解吸 速率其实是远 远小于装罐 前的解吸速率。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目前采用的 “直接法”计算得出的损失量比实际发生的损失量偏小的疑难问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15408857 A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基于解吸起点前置的煤层气损失量计算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基于解吸起点前置的煤层气损失量计算方法 第 1 页 专利 一种基于解吸起点前置的煤层气损失量计算方法 第 2 页 专利 一种基于解吸起点前置的煤层气损失量计算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7:39:0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