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036683.7
(22)申请日 2022.08.29
(71)申请人 苏州智行众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5133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高铁新
城青龙港路286号长三角国际研发社
区启动区9幢A座12层
(72)发明人 杨波 李月 周光磊
(51)Int.Cl.
G06F 30/15(2020.01)
G06F 30/20(2020.01)
G06F 30/28(2020.01)
G06F 11/3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结合虚拟人机界面的智能座舱仿真测
试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仿真测试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
结合虚拟人机界面的智能座舱仿真测试系统, 包
括座舱震感基板、 弧形环幕、 仿真工作站、 仪表显
示器、 中控显示器、 投影仪、 底部座板和震感模拟
液压杆, 所述座舱震感基板的前方设置有弧形环
幕, 所述座舱震感基板的上表 面固定设置有仿真
工作站, 所述仿真工作站的表 面设置有仪表显示
器和中控显示器, 所述底部座板设置在座舱震感
基板的下方, 所述投影仪安装在底部座板的上
方; 本发明能够无需完成真实的仪表、 中控样件
以及真实的车辆, 通过虚拟结合便可以对用户操
作界面软件进行行驶中的优化和仿真测试, 以检
测用户操作界面软件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和触摸
键位设计的合理性等, 同时通过模拟行驶, 在测
试中更加安全。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0页
CN 115146395 A
2022.10.04
CN 115146395 A
1.一种结合虚拟人机界面的智能座舱仿真测试系统, 包括座舱震感基板 (1) 、 弧形环幕
(2) 、 仿真工作站 (3) 、 仪表显示器 (4) 、 中控显示器 (5) 、 投影仪 (6) 、 底部座板 (7) 和震感模拟
液压杆 (8) ,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舱震感基板 (1) 的前方设置有弧形环幕 (2) , 所述座舱震感
基板 (1) 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仿真工作站 (3) , 所述仿真工作站 (3) 的表面设置有仪表显示
器 (4) 和中控显示器 (5) , 所述底部座板 (7) 设置在座舱震感基板 (1) 的下方, 所述投影仪 (6)
安装在底部座板 (7) 的上方, 所述投影仪 (6) 与所述弧形环幕 (2) 相对应, 所述底部座板 (7)
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震感模拟液压杆 (8) , 所述震感模拟液压杆 (8) 与座舱震感基板 (1) 之
间设置有具有油液润滑和循环功能的万向摆动结构, 所述座舱震感基板 (1) 的下部固定设
置有油壶结构, 所述油壶结构与所述万向摆动结构对应连通, 所述油壶结构具有油液净化、
防堵塞和油液驱动功能, 且油液驱动速率与座 舱震感基板 (1) 的震幅和震频成正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虚拟人机界面的智能座舱仿真测试系统,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投影仪 (6) 的数量一共有三组, 且呈扇形分布, 所述仿真工作站 (3) 中设置有PC1与
PC2, 所述P C1中运行智能驾驶仿真软件, 并通过投影仪 (6) 投射显示, 所述PC2中运行用户界
面软件, 并通过仪表显示器 (4) 和中控显示器 (5) 交互显示, 所述PC1与所述PC2之间通过以
太网UDP互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虚拟人机界面的智能座舱仿真测试系统, 其特征在
于: 所述万向摆动结构包括球座套 (801) 、 包球限位槽 (802) 、 限位转球 (803) 、 油封环槽
(804) 、 上部 压板 (805) 、 油封垫圈 (806) 、 排油管 (807) 和进油管 (808)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结合虚拟人机界面的智能座舱仿真测试系统,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球座套 (801) 固定安装在座舱震感基板 (1) 的下表 面位置, 所述包球限位槽 (8 02) 开
设在球座套 (801) 的下表 面位置, 所述限位转球 (803) 转动设置在包球限位槽 (802) 的内部,
所述震感模拟液压杆 (8) 的伸缩杆与限位转球 (803) 固定安装, 所述包球限位槽 (802) 的内
壁表面靠近下方位置开设有油封环槽 (804) , 所述油封环槽 (8 04) 的内部上表 面位置固定安
装有上部 压板 (805)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结合虚拟人机界面的智能座舱仿真测试系统, 其特征在
于: 所述上部压板 (805) 呈圆周阵列式均匀分布, 且相邻之间具有一定间隙, 所述油封环槽
(804) 的内部位于上部压板 (805) 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油封垫圈 (806) , 所述油封垫圈 (806) 与
所述限位转球 (803) 的外表面密封接触, 所述球座套 (801) 的外部固定连通设置有排油管
(807) 和进油管 (808) , 所述排油管 (807) 与所述油封环槽 (804) 相互连通, 所述进油管 (808)
与所述包球限位槽 (802) 的上部相互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结合虚拟人机界面的智能座舱仿真测试系统,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油壶结构包括中央油壶 (101) 、 上部隔板 (102) 、 连接弹条 (103) 、 连接盘 (104) 、 压囊
板 (105) 、 出油孔 (106) 、 出油单向环 (107) 、 出油堵片 (108) 、 油液驱动囊 (109) 、 进油孔
(110) 、 进油单向环 (111) 、 进油堵片 (112) 、 连杆插槽 (113) 、 连接摆杆 (114) 、 配重块 (115) 、
磁吸盘 (116) 、 毛刷 (117) 、 油底壳 (118) 、 支 撑网板 (119) 、 油液滤垫 (120) 、 压力鼓油管 (121)
和压力抽油管 (12 2) 。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结合虚拟人机界面的智能座舱仿真测试系统, 其特征在
于: 所述中央油壶 (101) 固定安装在座舱震感基板 (1) 的下表面位置, 所述中央油壶 (101) 的
内部靠近上方位置固定安装有上部隔板 (102), 所述连接弹条 (103) 的上端与上部隔板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5146395 A
2(102) 的下表面中心位置固定安装, 所述连接弹条 (103) 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盘 (104) , 所
述连接盘 (104) 的外侧表面 位置固定安装有压囊板 (10 5) 。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结合虚拟人机界面的智能座舱仿真测试系统, 其特征在
于: 所述压囊板 (105) 的表 面竖直贯穿设置有出油孔 (106) , 所述出油孔 (106) 的内部靠近上
方位置固定安装有出油单向环 (107) , 所述出油单向环 (107) 的下方活动贴合设置有 出油堵
片 (108) , 所述出油堵片 (108) 的局部与出油孔 (106) 的内壁表面弹性连接, 所述油液驱动囊
(109) 的下端固定安装在压囊板 (105) 的上表面位置, 所述油液驱动囊 (109) 的下部与出油
孔 (106) 相互连通, 所述油液驱动囊 (109) 的上端与上部隔板 (102) 的下表 面固定安装, 所述
上部隔板 (102) 的表面贯穿设置有进油孔 (110) , 所述进油孔 (110) 与所述油液驱动囊 (109)
的上端相互连通, 所述进油孔 (110) 的内部靠近上方位置固定安装有进油单向环 (111) , 所
述进油单向环 (111) 的下方活动贴合设置有进油堵片 (112) , 所述进油堵片 (112) 的局部与
进油孔 (1 10) 的内壁表面弹性连接 。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结合虚拟人机界面的智能座舱仿真测试系统, 其特征在
于: 所述连接盘 (104) 的下表面位置开设有 连杆插槽 (113) , 所述连接摆 杆 (114) 的上端固定
插设在连杆插槽 (113) 的内部, 所述连接摆 杆 (114) 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配重块 (115) , 所述配
重块 (115) 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磁吸盘 (116), 所述磁吸盘 (116) 的下表面设置有毛刷
(117) , 所述中央油壶 (101) 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油底壳 (118) , 所述油底壳 (118) 的内部固
定安装有支撑网板 (119) , 所述支撑网板 (119) 的上表 面固定铺设有油液滤垫 (120) , 所述毛
刷 (117) 的下部与油液 滤垫 (120) 的上表面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结合虚拟人机界面的智能座舱仿真测试系统,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油底壳 (118) 的下表面固定连通设置有压力鼓油管 (121) , 所述压力鼓油管 (121) 与
所述进油管 (808) 通过油路管道相互连通, 所述中央油壶 (101) 的外表面位于上部隔板
(102) 的上方固定连通设置有压力抽油管 (122) , 所述压力抽油管 (122) 与所述排油管 (807)
通过油路管道相互连通。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5146395 A
3
专利 一种结合虚拟人机界面的智能座舱仿真测试系统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7:40:2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