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997061.4 (22)申请日 2022.08.18 (71)申请人 豫北转向系统 (新乡) 有限公司 地址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高新区牧野大 道2398号 (72)发明人 李喜全  (74)专利代理 机构 新乡市平 原智汇知识产权代 理事务所(普通 合伙) 41139 专利代理师 杨杰 (51)Int.Cl. G06F 30/20(2020.01) G06F 30/15(2020.01) F16H 19/04(2006.01) G06F 119/14(2020.01) (54)发明名称 一种转向器壳体强度仿真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向器壳体强度仿真方 法, 具体涉及齿轮齿条啮合分解力技术领域, 包 括下列步骤: 首先对汽车内部构造零件转向器壳 体, 采用二阶单元进行网格有限元划分; 然后在 壳体与球轴承、 滚针轴承、 调整体接触面建立耦 合单元, 将耦 合单元上齿轮、 齿条、 上轴承及下轴 承涉及到的啮合力进行第一次分解处理; 本发明 采用两次分解力仿真法, 依据齿轮齿条工作原理 将齿轮齿条啮合力分解, 然后根据啮合点到上、 下轴承的距离将分力进行二次分解, 然后 在安装 座套及支撑套接触面采用分布耦合技术, 在安装 座套建立spring单元, 提高对转向器壳体强度仿 真校验的速度, 达到了精确仿真转向器壳体强度 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5页 CN 115455658 A 2022.12.09 CN 115455658 A 1.一种转向器壳体强度仿真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下列步骤: S1、 首先对汽车内部构造零件转向器壳体, 采用二阶单 元进行网格有限元划分; S2、 然后在壳体与 球轴承、 滚针轴承、 调整体接触面建立耦合单元KINEMATICCOUPLING, 在安装座套(壳体与整车连接处)、 支撑套处建立分布耦合单元Distributing  Coupling, 将 耦合单元上齿轮、 齿条、 上轴承及下轴承涉及到的啮合力进行第一次分解处 理; S3、 在每个安装座套耦合处建立三个spring单元连接大地, 其中两个spring单元方向 为安装座套径向方向且相互垂直, 其中, 刚度大小为安装座套径向刚度的 第三个 spring单元方向为安装座套轴向方向, 其中, 刚度大小为 安装座套轴向刚度; S4、 根据啮合点到上、 下轴承的距离, 以及 拉杆组件工作时与齿条轴线的夹角关系将分 力进行二次分解处 理; S5、 最后通过仿真对转向器壳体的强度进行校验, 具体是在球轴承处施加分解的载荷 径向力Fr l、 圆周力Ft1、 轴向力Fa; 滚针轴承处施加分解的载荷径向力Fr2、 圆周力Ft2; 调整 体处施加分解的调整螺塞力F6、 调整体径向力F 7、 支撑套处施加径向力F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器壳体强度仿真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格划分是 指把转换器壳体的结构模型分为若干个小单元, 作为有限元分析前 的处理步骤, 所述网格 划分的方法分为转换扩展法、 Delaunay三角形法、 覆盖 法及前沿法, 本实施例中采用转换扩 展法, 扩展成三维单元进行操作, 所述网格划分的步骤为先观察转向器壳体的CAD模型图, 然后进行模型交界线处理, 选择壳体的有限元划分采用二 阶单元, 最后选择网格密度及控 制划分的网格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器壳体强度仿真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耦合单元 KINEMATIC  COUPLING是指运动学耦合, 用于刚体和柔体混合的换向器壳体进行有限元建 模, 通过分析安装座套与球轴承、 滚针轴承之 间的运动学耦合关系, 推导出单元强度相对于 壳体强度的转换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器壳体强度仿真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啮合力是指 齿轮齿条进行啮合时的受力, 忽略指齿轮齿条在啮合时齿面间的摩擦力, 则啮合的齿轮之 间只作用有法向力Fn, 法向力的方向沿啮合线垂直作用在齿面上, 作用点化为集中力作用 于节点P处, 此时将法向力 Fn分解成相互重直的圆周力Ft、 径向力 Fr和轴向力 Fa, 进行第一 次力的分解, 法向力Fn作用于法面内, 与节圆柱切面的夹角为法面压力角α, 法面与端面的 夹角为分度螺旋角β, 分度螺旋角β引起轴向分力Fa=Fttanβ, 所述圆周力Ft, 其中Ft1对主 动齿轮形成阻力矩, 与其运动方向相反, Ft2对从动齿轮形成驱动力矩, 与其运动方向相同; 所述径向力Fr对于外齿轮, 沿着径线指向转动中心, 对于内齿轮, 沿着径线背离转动中心; 所述轴向力Fa对于斜齿轮, 轴向力沿轴线 方向, 箭头指向工作齿面, 对于主动斜齿轮, Fa1可 用左右手螺旋定则, 根据主动轮轮齿的旋向, 左旋伸左手, 右旋伸右手, 握住轴线, 四指指向 主动轮的转动方向, 大拇指的指向即为主动轮轴向力Fa1的方向, 从动轮的Fa2与Fa1方向相 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器壳体强度仿真方法, 其特征在于: 力的一次分解, 首先采用力学公式, 圆周力的公式为 其中Ft随着半径变化而 变化; 径向力的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5455658 A 2公式为 其中α n为法面压力角; 轴向力的公式为Fa=Fttanβ, 其中β 为分度圆螺 旋角; 法向力的公式为 其中Fn为啮合点处啮合法向力, 然后根据齿轮传递 的功率, 计算出主动齿轮的转矩T=9.55 ×106P/n, 代入公 式Ft=2T1/d1计算出齿轮上的圆 周力分量, 最后再分别代入相应公 式计算径向力Fr、 轴向力Fa和法向力Fn, 此时计算过程为 齿轮啮合法向力Fn的一次分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转向器壳体强度仿真方法, 其特征在于: 力的二次分解, 结合转向器壳体上端装配球轴承, 下端装配无轴向约束的滚针轴承, 中部装配调整体, 首先 对第一次力的分解获得的径向力Fr、 圆周力Ft及法向力Fn进行再分解, 然后采用力学计算 公式, 上端轴承的径向力公式 其中Fr为第一次力分解的径向力; 上端轴承的 圆周力公式 其中Ft为第一次力分解的圆周力; 下端轴承的径向力公式 其中Fr为第一次力分解的径 向力; 下端轴承的圆周力公式 其中 Ft为第一次力分解的圆周力; 调整螺塞力的公式F6=Fr, 其中Ft为第一 次力分解的圆周力; 调整体径向力的公式F7=Fn×sinλ, 其中λ为齿条倾角, 最后代入公式计算分别获得上端轴 承承受的径向力Frl、 圆周力Ft1、 轴向力Fa; 下端轴承承受的径向力Fr2、 圆周力Ft2; 中部调 整体承受的调整螺塞力F6、 调整体径向力F7的值, 同时由于拉杆组件工作时与齿条轴线具 有夹角 ε, 并且齿条会收到拉杆组件的反作用力, 从而通过支撑套作用于壳体, 记支撑套径 向力为F8,带入支撑套径向力公式为F8=Fn×cos( α )×cos( λ )×cos( ε )×sin( ε ), 其中Fn为 法向力。 7.根据权利 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器 壳体强度仿真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spring单元 是一个轻量级控制反转和面向切面的框架, 在安装座套耦合处建立三个 spring单元连接大 地, 具有方便解耦、 简化测试的特点, spr ing单元利用数学模型两点式公式带入切面点进 行 计算, 先是通过在安装座套耦合处的连接点创建切点, 定义切面织入到spring管理中, 其 中, 织入是将切面应用到目标对象, 从而创建一个新的 的代理对象出来。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5455658 A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转向器壳体强度仿真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转向器壳体强度仿真方法 第 1 页 专利 一种转向器壳体强度仿真方法 第 2 页 专利 一种转向器壳体强度仿真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7:40:58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