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941116.X (22)申请日 2022.08.08 (71)申请人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地址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张之洞 路268号 (72)发明人 曾宪亮 吴为军 方重华 陶理  冀航  (74)专利代理 机构 湖北武汉 永嘉专利代理有限 公司 42102 专利代理师 胡建平 张宇 (51)Int.Cl. G16C 60/00(2019.01) G06F 30/20(2020.01) (54)发明名称 基于人工电磁材料的天线去耦与RCS 缩减协 同设计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电磁材料的天 线去耦与RCS缩减协同设计方法, 属于新型人工 电磁材料技术领域, 包括: 由EBG单元构成第一正 方形子阵, 由AMC单元构成第二正方形子阵, 且第 一正方形子阵中的EBG单元数和第二正方形子阵 中的AMC单元不小于3 ×3; 将第一正方形子 阵与 第二正方形子阵以斜对角的形式组合, 且相邻的 EBG单元或A MC单元之间无缝紧贴; 将组合完成的 第一正方形子阵与第二正方形子阵加载于天线 之间, 天线与EBG单元或A MC单元之间的间距不大 于0.1λ。 通过本发明可以实现天线去耦与RCS 缩 减协同设计, 通过合理设计两种人工电磁材料单 元结构, 并布局于天线之间, 实现同时提高天线 隔离度、 降低天线RCS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5页 CN 115394379 A 2022.11.25 CN 115394379 A 1.一种基于人工电磁材 料的天线 去耦与RCS缩 减协同设计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由EBG单元构成第一正方形子阵, 由AMC单元构成第二正方形子阵, 且第一正方形子阵 中的EBG单 元数不小于 3×3, 第二正方形子阵中的AM C单元不小于 3×3; 将第一正方形子阵与第二正方形子阵以斜对角的形式组合, 且相邻的EBG单元或AMC单 元之间无 缝紧贴; 将组合完成的第一正方形子阵与第二正方形子阵加载于天线之间, 天线与EBG单元或 AMC单元之间的间距不大于 0.1λ, λ为天线中心工作波长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EBG单元的金属图案由中间的十字结 构和四角的贴片结构组成, 十 字结构和贴片结构均印刷在第二FR4介质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AMC单元的金属图案为方形贴片单元, 且方形贴片单 元印刷在第三FR4介质板 。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加载于天线之间的组合子 阵 包括4个, 一个斜对角的2个子阵为第一正方形子阵, 另外一个斜对角的2个子阵为第二正方 形子阵。 5.根据权利 要求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AMC单元与EBG单元的反射相位差绝对值满 足 其中, 和 分别为两种单元的反射相位, 范围为 ‑180°~ 180°。 6.根据权利 要求5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AMC单元的周期尺寸与EBG单元的周期尺寸 相同或成整数倍关系。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394379 A 2基于人工电磁材料的天线去耦与RCS 缩减协同设计方 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新型人工电磁材料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 涉及一种基于共面紧凑型EBG 结构、 AMC结构等人工电磁材 料的天线 去耦和RCS缩 减协同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人工电磁材料是经特殊设计、 用于实现自然界中常规媒质所不具备的超常电磁特 性的人工复合媒质结构, 一般为周期排列形式, 且 单元周期尺寸小于其工作波长, 即通常为 亚波长周期结构 。 通过设计单元排列形式、 金属图案优化以及结合有源器件等方式, 人工电 磁材料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衍生的结构类型也逐渐增多, 常见 的包括频率选择表面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 FSS)、 超材料(Metamaterial, MM)、 电磁带隙结构 (Electromagnetic  Band Gap, EBG)、 人工磁导体(Artificial  Magnetic  Conductor, AMC) 等等。 上述人工电磁材料, 在天线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提升阻抗匹配特性、 降低天线互耦、 提 升天线增益、 降低天线RCS等。 [0003]EBG结构具有在特定的频段内, 实现电磁波传输的抑制效应, 产生 “带隙”效果, 因 此, 可加载于天线之间, 在干扰路径上抑制电磁波传输, 从而实现天线去耦, 提升天线间隔 离度。 然而, 当前采用EBG去耦的方法, 常常忽略了天线的雷达波隐身性能, 即无法兼顾散射 特性。 另一方面, 通过在天线周围加载超 材料吸波体, 产生谐振吸波效应; 或者利用由AMC组 成的棋盘网格, 产生相位相消效应, 均可降低天线的散射特性, 但目前的天线RCS缩减设计 中, 均尚未考虑到阵列天线中单元之 间的互耦, 缺乏RCS缩减和天线去耦的统筹协同设计方 法。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天线电磁干扰抑制和散射特性无法兼顾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采用 EBG和AMC两种人工电磁材料 组合的方式, 实现天线去耦与RCS缩减协同设计, 通过合理设计 两种人工电磁材料单元结构, 并布局于天线之间, 实现同时提高天线隔离度、 降低天线RCS 的目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电磁材料的天线去耦与RCS缩减协 同设计方法, 包括: [0006]由EBG单元构成第一正方形子阵, 由AMC单元构成第二正方形子阵, 且第一正方形 子阵中的EBG单 元数不小于 3×3, 第二正方形子阵中的AM C单元不小于 3×3; [0007]将第一正方形子阵与第二正方形子阵以斜对角的形式组合, 且相邻的EBG单元或 AMC单元之间无 缝紧贴; [0008]将组合完成的第一正方形子阵与第二正方形子阵加载于天线之间, 天线与EBG单 元或AMC单元之间的间距不大于 0.1λ, λ为天线中心工作波长 。 [000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 所述EBG单元的金属图案由中间的十字结构和四角的 贴片结构组成, 十 字结构和贴片结构均印刷在第二FR4介质板上。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15394379 A 3

.PDF文档 专利 基于人工电磁材料的天线去耦与RCS缩减协同设计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基于人工电磁材料的天线去耦与RCS缩减协同设计方法 第 1 页 专利 基于人工电磁材料的天线去耦与RCS缩减协同设计方法 第 2 页 专利 基于人工电磁材料的天线去耦与RCS缩减协同设计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7:41:5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