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047639.6 (22)申请日 2022.08.30 (71)申请人 昆明理工大 学 地址 671000 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理工大 学 呈贡校区电力工程学院电力楼401 (72)发明人 沈赋 曹旸 张宇涛 付玉 张微  刘思蕊 单节杉 蔡子龙 王乾蕴  杨志文 杨光兵 李施伟  (74)专利代理 机构 昆明润勤同创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 (特殊普通合伙) 53205 专利代理师 洪碧谦 (51)Int.Cl. G06F 30/20(2020.01) H02J 3/00(2006.01)G06F 111/04(2020.01) (54)发明名称 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的改进 方 法 (57)摘要 本发明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的 改进方法属于电气技术领域, 提出了一种电 ‑气 互联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的改进方法, 包括以 下步骤: S1) 分析电 ‑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结构, S2) 搭建电 ‑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数学 模型, S3) 电 ‑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进行 求解并对比分析, S4) 电 ‑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优 化调度仿真分析; 本发明在解耦分析的基础上, 对现有的电 ‑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潮流计 算方法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基于施密特正交法的 改进思路, 将改进型和原始优化调度方法分别进 行仿真, 最后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改进方法通过 预处理将条件数降低至1, 减少了迭代次数, 缩短 了迭代的计算时间, 从而提高了运 算效率。 权利要求书5页 说明书14页 附图5页 CN 115392035 A 2022.11.25 CN 115392035 A 1.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的改进方法, 其特 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分析电 ‑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结构; S2)搭建电 ‑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数 学模型; S3)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进行求 解并对比分析; S4)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仿真 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的步骤S1)分析电 ‑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结构的内容包括电 ‑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的组成架 构、 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的主要设备及能量信息流通路径和分析电 ‑气互联综合能源系 统的耦合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的改进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S2)搭建电 ‑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数 学模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1)分析电 ‑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数 学模型 电‑气联合综合能源系统的模型, 会涉及到电网和天然气管网两种能源网络, 其中, 天 然气网络的建模涉及管道压力降公式、 节点流量方程以及环 能量方程, 可依 次类比于电网 的欧姆定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 定律, 将气网类比到电网分析; S211)电网模型 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中的 电力网络建模类比普通电力系统建模, 基于电网的节点 方程和回路方程, 得 出支路和节点 导纳矩阵, 其节点有功 功率Pi和无功功率Qi可表示如下: 式中, Vi和Vj为i和j的节点电压; δij为两节点之间的相角差; 而Gij和Bij分别为i、 j节点 之间线路的电导和电纳; S212)天然气网模型 求解天然气网潮流时, 主要聚焦于管道压力和节点流量, 由于天然气可压缩, 且为流 体, 网络中不同部分状况不同导致气网无法像电网那么稳定, 决定天然气流动的参数有: 气 压、 气体密度和气体管道内流速, 这三者都与管道长度和时间相关, 一般用运动方程、 连续 性方程和状态方程描述天然气稳态和动暂态的流动, 计算管道任意断面和 时刻的气流参 数, 三种方程如下: p=Zρ RT      (5) 式中, ρ 为气体密度; W为气体管道中流速; p为气压; τ为单位时间; x为管道长度; g为重 力加速度; α 为管道与水平面的夹角; μ为管道摩擦系数; d为管道 内径; Z为压缩因子; R为摩 尔气体常量; T为 绝对温度; 在式(3)中, gρ sinα 描述了气体重力在管道轴向上的分离冲量, 描述了管道摩擦冲 量;权 利 要 求 书 1/5 页 2 CN 115392035 A 2但是, 上述的三式组成了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 有很大求解难度, 而且上述三式不方便 对流量进 行求解, 考虑到天然气网络大多 呈环网形状, 建模使用管道压力降公式、 节点流量 方程和环能量方程, 方程如下: 式中, Mij为管道阻力系数; dij表征管道内天然气流动方向; fij为同一管道中的流量; 而 πi表示管网点i的节点气压; aij为节点支路关联元素, 代表管道支路j和节点i是否关联; Fi 为节点i中注入的外部能量; bij为环路关联元素, 代表支路j是否在第i个环路中; Mj为管道 支路j的阻力系数, πi表示管网点i的节 点气压; πj表示管网点j的节 点气压; fj表示管网支路 i中的流量; 式(6)表示有n条支路管道节点流量方程, 式(7)表示带有n条管道支路网络环路的环能 量方程; S213)耦合元件 装置数学模型 (1)燃气轮机建模 燃气轮机单循环的发电转换率是30~40%, 联合循环的发电转换率为50~60%, 燃气 轮机在电 ‑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内建模如下: 式中, Pt和ft分别为燃气轮机输出功率及其消 耗的燃气流量; α、 β、 υ分别为燃气轮机的 能耗系数; 式(9)能够 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电网和天然气网之间的耦合关系; (2)电转气装置建模 电转气装置是将电能作为输入, 使用电解水技术制氢, 再把氢气通过和碳的不完全燃 烧制造甲烷的装置; 将电转气装置转换成电力网络负荷看待, 电转气装置数 学模型如下: EP2G=PP2Gt ηP2GγE             (10) 式中, PP2G为电转气装置消耗的电功率, t为 设备运行时间, ηP2G为转换效率, γE为电能和 热量转换系数, EP2G为电转气装置输出能值, HG为天然气热值, fP2G为电转气装置输出的天然 气流量; 根据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数学模型的各项内容分析, 将n个节点的电 ‑气互联综合 能源数学模型总结如下: 权 利 要 求 书 2/5 页 3 CN 115392035 A 3

.PDF文档 专利 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的改进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的改进方法 第 1 页 专利 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的改进方法 第 2 页 专利 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的改进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7:43:1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