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390843.1
(22)申请日 2021.12.2 9
(73)专利权人 深圳市宝金华混凝 土有限公司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
道新和社区福永建材码头A19号
(72)发明人 利宝琴
(51)Int.Cl.
B02C 4/08(2006.01)
B02C 4/28(2006.01)
B02C 23/1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再生混凝 土试样配料系统
(57)摘要
本申请涉及再生混凝土试样 配料系统, 包括
配料箱, 配料箱的顶部设有加料口, 加料口下方
安装有用于粉碎混凝土的破碎机构, 破碎机构下
方设有用于拦截 大体积混凝土的筛网; 筛网两侧
分别设置有圆弧形的转运通道, 两转运通道均位
于筛网的上方; 转运通道内设有用于将大体积混
凝土重新转运至破碎机构上方的转运机构。 当混
凝土碎块通过破碎机构破碎后掉落于筛网, 体积
较小的混凝土碎块能够通过筛网并用于后续再
生混凝土的制备, 使制得的再生 混凝土具有良好
的结构强度; 而被筛网拦截的体积较大的混凝土
能够通过转运机构重新转运至破碎机构上方进
行二次破碎, 有利于减少混凝土将 筛网堵塞的情
况。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CN 217164564 U
2022.08.12
CN 217164564 U
1.一种再生混凝土试样配料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配料箱(1), 所述配料箱(1)的顶部
设有加料口(11), 所述加料口(11)下方安装有用于粉碎混凝土的破碎机构(2), 所述破碎机
构(2)下方设有用于拦截大体积混凝土的筛网(3); 所述筛网(3)两侧分别设置有圆弧形的
转运通道(12), 两所述转运通道(12)均位于筛网(3)的上方; 所述转运通道(12)内设有用于
将大体积混凝 土重新转运至破碎机构(2)上 方的转运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混凝土试样配料系统, 其特征在于: 两所述转运通道(12)
的外侧均设有第一通口(121), 两所述第一通口(121)位于配料箱(1)的同一侧; 所述配料箱
(1)设有两个第二 通口(13), 两所述第一 通口(121)和两第二 通口(13)共同围成圆环结构;
所述转运机构(4)包括转动安装于转运通道(12)外侧的转动 板(41)以及用于驱使转动
板(41)转动的旋转驱动组件(42), 所述转动板(41)的形状与圆环结构的形状相匹配; 所述
转动板(41)朝向转运通道(12)的一侧固定有多个推料板(411), 所述推料板(411)插入第一
通口(121)内部并抵贴于转 运通道(12)的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混凝土试样配料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料板(411)的
宽度方向与转动板(41)的径线方向同向设置; 所述推料板(411)远离转动板(41)中轴线的
一侧固定有弧形设置的刮板(412), 所述刮板(412)抵贴于转 运通道(12)的内周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再生混凝土试样配料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刮板(412)远离
转动板(41)中轴线的一侧设有弹性软垫(412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混凝土试样配料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板(41)的内
周壁固定有至少两个径向设置的连接块(413); 所述旋转驱动组件(42)包括固定于配料箱
(1)的转动电机(421)以及安装于转动电机(421)输出轴的转盘(422), 所述转盘(422)的外
周侧设有与连接块(413)限位固定的限位槽(42 2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混凝土试样配料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运通道(12)远
离转动板(41)的一侧安装有可启闭的箱门(12 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混凝土试样配料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料箱(1)内部
设有竖向的滑槽(14), 所述滑槽(14)位于转运通道(12)下方, 所述筛网(3)滑移安装于滑槽
(14)内部; 所述滑槽(14)内部安装有弹性件(141), 所述弹性件(141)的一端抵靠于滑槽
(14)内壁, 另一端抵 靠于筛网(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再生混凝土试样配料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筛网(3)连接有
用于驱使筛网(3)振动的振动电机(31)。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164564 U
2再生混凝土 试样配料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涉及再生混凝 土制备技 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再生混凝 土试样配料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再生混凝土是指将废弃的混凝土块经过破碎、 清洗、 分级后, 按一定比例与 级配混
合, 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集料(主要是粗集料), 再加入水泥、 水等配制成的新混凝
土; 再生混凝 土的配制通常在配料系统中完成。
[0003]再生混凝土应用于不同建筑时具有不同的性能要求, 而混凝土破碎后的粒度是影
响后续配制得到的再生混凝土性能的重要因素; 现有的再生混凝土配料系统难以把握混凝
土破碎后的体积, 倘若破碎后的混凝土的体积较大, 后续制备得到的再生混凝土的结构强
度较差, 不利于再生混凝 土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使配制得到的再生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再生混凝
土试样配料系统。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再生混凝 土试样配料系统采用如下技 术方案:
[0006]一种再生混凝土试样配料系统, 包括配料箱, 所述配料箱的顶部设有加料口, 所述
加料口下方安装有用于粉碎混凝土的破碎机构, 所述破碎机构下方设有用于拦截大体积混
凝土的筛网; 所述筛网两侧分别 设置有圆弧形 的转运通道, 两所述转运通道均位于筛网的
上方; 所述转运通道内设有用于将大体积混凝 土重新转运至破碎机构上 方的转运机构。
[0007]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中回收利用的混凝土加入加料口后掉落在破碎
机构上, 破碎机构能够对混凝土进行破碎处理, 从而得到粉碎后、 体积较小的混凝土; 混凝
土破碎后 继续向下掉落在筛网上, 此时小体积的混凝土能够穿过筛网的网隙, 用于后续再
生混凝土的配料与制备, 而体积 较小的混凝土碎 块制备得到的再生混凝土能够具有良好的
结构强度。
[0008]另外, 大体积的混凝土碎块被筛网拦截后, 转运机构能够将拦截的混凝土碎块重
新转运至破碎机构的上方, 转运后的混凝土碎块通过破碎机构进行二次破碎, 能够减少混
凝土碎块将筛网堵塞的情况。
[0009]可选的, 两所述转运通道的外侧均设有第一通口, 两所述第一通口位于配料箱的
同一侧; 所述配料箱设有两个第二 通口, 两所述第一 通口和两第二 通口共同围成圆环结构。
[0010]所述转运机构包括转动安装于转运通道外侧的转动板以及用于驱使转动板转动
的旋转驱动组件, 所述转动板的形状与圆环结构的形状相匹配; 所述转动板朝向转运通道
的一侧固定有 多个推料板, 所述推料板插 入第一通口内部并抵贴于转 运通道的侧壁。
[0011]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 转动板在旋转驱动组件的驱动下绕转运通道的中轴线
作周向转动, 使得转料板上 的推料板能够沿着转运通道的弧形路径移动; 当推料板经过筛
网上方时, 推料板能够推着筛网上方的大体积混凝土移动, 从而将大体积混凝土重新转运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17164564 U
3
专利 再生混凝土试样配料系统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8:11:4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