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008216.7 (22)申请日 2021.12.0 3 (73)专利权人 四川大川合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610095 四川省成 都市高新区天府五 街200号3号楼B区8楼 (72)发明人 邓益清 刘英 林秀兰 冯旭  范翊卉 任欣 黄敏 蔡泉威  (74)专利代理 机构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5121 1 代理人 赵丽 (51)Int.Cl. B01J 13/02(2006.01) B01J 13/14(2006.01) B01F 27/00(2022.01) B01F 35/71(2022.01)B01F 35/75(2022.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生产微球的交联液循 环系统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生 产微球的交联液循环系统, 属于生物医药和高分 子材料技术领域, 包括预混合子系统、 微球生产 装置和交联子系统, 所述预混合子系统与微球生 产装置通过管线I连接, 微球生产装置与交联子 系统通过管线II连接, 交联子系统通过管线III 连通预混合子系统, 所述预混合子系统与交联子 系统均连接有补液管线, 管线设计合理, 应用微 流控技术连续生产微球的工艺基础上, 实现交联 液循环更大化利用, 节约交联剂, 减少浓缩等工 序, 降低生产成本, 适 合工业化生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6页 CN 216367905 U 2022.04.26 CN 216367905 U 1.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生产微球的交联液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预混合子系统 (1) 、 微球生产装置 (2) 和交联子系统 (3) , 所述预混合子系统 (1) 与微球生产装置 (2) 通过管 线I (4) 连接, 微球生产装置 (2) 与交联子系统 (3) 通过管线II (5) 连接, 交联子系统 (3) 通过 管线III (6) 连通预混合子系统 (1) , 所述预混合子系统 (1) 与交联子系统 (3) 均连接有补液 管线 (7)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生产微球的交联液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管线I (4) 与管线I II (6) 上均设有电导 率检测仪 (8)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生产微球的交联液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 于: 所述预混合子系统 (1) 包括混合槽 (9) , 混合槽 (9) 中设有搅拌装置 (10)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生产微球的交联液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 于: 与预混合子系统 (1) 连接的补液管线I (7.1) 上设有泵I (11) , 管线I (4) 上设有泵 II (12) , 与交联子系统 (3) 连接的补液 管线II (7.2) 上设有 泵III (13) , 管线I II (6) 上设有 泵IV (14)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生产微球的交联液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泵 I (11) 、 泵II (12) 、 泵III (13) 、 泵IV (14) 为蠕动泵、 隔膜泵、 注射泵、 平流泵与柱塞 泵的任意 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生产微球的交联液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 于: 所述交联子系统 (3) 包括至少一个交联槽 (3.1) , 交联槽 (3.1) 上设有液面监测仪II (3.2) , 交联槽 (3.1) 上设有进液口 (3.3) 和出液口 (3.4) , 所述进液口 (3.3) 连接补液管线II (7.2) , 出 液口 (3.4) 连接管线I II (6) 。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生产微球的交联液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 于: 所述微球生产装置 (2) 包括接收装置 (2.1) 和喷淋管 (2.2) , 喷淋管 (2.2) 上设置有喷头 (2.3) , 喷淋管 (2.2) 上的喷头 (2.3) 喷出的交联液用于冲刷经过接收装置 (2.1) 的微球, 喷 淋管 (2.2) 连接管线I (4) , 接收槽尾部连接管线I I (5) 。 8.根据权利要求1 ‑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生产微球的交联液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补液管线I (7.1) 和补液管线II (7.2) 汇集后连接补液总管线 (15) , 补液总管线 (15) 再连接储罐 (16) 。 9.根据权利要求1 ‑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生产微球的交联液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补液 管线I (7.1) 连接储罐I (16.1) , 补液 管线II (7.2) 连接储罐I I (16.2)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6367905 U 2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生产微球的交联液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医药和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 生产微球的交联 液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 介入治疗技术中, 经导管血管栓塞术 (TACE) 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 主 要是经动脉或静脉内导管将栓塞剂注入到病变靶器官 的供应血管内, 使血管发生闭塞, 中 断血液供应, 最终达 到治疗目的。 [0003]在TACE技术中, 以明胶为原材料的明胶栓塞颗粒栓塞剂上市多年, 适用于各种富 血管性实质脏器肿瘤和 动脉性出血性病变的栓塞治疗。 而栓塞微球的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探 索中, 其中如何实现快速清洗和收集, 且不影响微球的成型或有助于微球的成型仍是本领 域技术员探索的问题之一。 [0004]微流控 (Microfluidics) 指的是使用微管道 (尺寸为数十到数百微米) 处理或操纵 微小流体的系统所涉及的科学和技术, 是一门涉及化学、 流体物理、 微电子、 新材料、 生物学 和生物医学工程的新兴交叉学科。 因为具有微型化、 集成化等特征, 微流控装置通常被称为 微流控芯片, 也被称为芯片实验室(Lab  on a Chip)和微全分析系统(micro ‑Total  Analytical  System)。 微流控的早期概念 可以追溯到19 世纪70年代采用光刻技术在硅片上 制作的气相色谱仪, 而后又发展为微流控毛细管电泳仪和 微反应器等。 微流控的重要特征 之一是微尺度 环境下具有独特的流体性质, 如层流和液滴等。 借助这些独特的流体现象, 微 流控可以实现一系列常规方法所难以完成的微加工和 微操作。 目前, 微流控被认为在生物 医学研究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 景。 [0005]特别是如何利用微流控技术实现微球的连续化生产是目前较热的研究方向, 本公 司已实现微球的连续 化生产, 且如何实现交联 液的最大化利用仍在不断研究中。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应用微流控技术连续生产微球的工艺中, 交联液 循环最大程度的利用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生产微球的交联液循环系统, 包括预混合子系统、 微球生产 装置和交联子系统, 所述预混合子系统与微球生产装置通过管线I连接, 微球生产装置与交 联子系统通过管线II连接, 交联子系统通过管线III连通预混合子系统, 所述预混合子系统 与交联子系统均连接有补液 管线。 [0009]进一步地, 所述管线I与管线I II上均设有电导 率检测仪 。 [0010]进一步地, 所述预混合子系统包括混合槽, 混合槽中设有搅拌装置 。 [0011]进一步地, 与预混合子系统连接的补液管线I上设有泵I, 管线I上设有泵II, 与交 联子系统连接的补液 管线II上设有泵III, 管线III上设有泵IV。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16367905 U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生产微球的交联液循环系统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生产微球的交联液循环系统 第 1 页 专利 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生产微球的交联液循环系统 第 2 页 专利 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生产微球的交联液循环系统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8:13:1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