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1685 39.2 (22)申请日 2021.12.16 (73)专利权人 中锗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1299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开发区中 兴东路9号 (72)发明人 周锐 刘桂勇 刘兴达 刘于  柯尊斌 王卿伟  (74)专利代理 机构 南京中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2341 专利代理师 李建芳 (51)Int.Cl. B01F 27/90(2022.01) B01F 35/71(2022.01) B01F 35/75(2022.01) B01F 25/50(2022.01)B01F 23/80(2022.01) B01D 29/33(2006.01) B24B 57/02(2006.01) B24B 57/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循环过滤的磷化铟研磨液稳定供药装 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过滤的磷化铟 研磨液稳定 供药装置, 包括搅拌缸、 搅拌电机、 搅 拌桨、 硬质套管、 第一输液软管、 蠕动泵、 循环过 滤装置、 第二输液软管和回液循环泵; 搅拌缸的 顶部设有端盖; 搅拌电机安装在端盖中央, 搅拌 桨位于搅拌缸内侧, 搅拌桨的顶部穿出端盖与搅 拌电机的转轴连接; 搅拌缸内侧底部呈与搅拌桨 底部角度相适应的锥形; 硬质套管位于搅拌缸内 侧、 且可拆卸连接在端盖上; 第一输液软管一端 穿过硬质套管伸入搅拌缸的底部、 另一端分支为 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 第一支管与蠕动泵的进料 口连通; 回液循环泵安装在端盖上, 第二支管、 循 环过滤装置、 第二输液软管、 回液循环泵和搅拌 缸依次连通。 上述装置解决了卡死问题, 提高了 研磨质量。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216498811 U 2022.05.13 CN 216498811 U 1.一种循环过滤的磷化铟研磨液稳定供药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搅拌缸、 搅拌电机、 搅拌桨、 硬质套管、 第一输液 软管、 蠕动泵、 循环过 滤装置、 第二输液 软管和回液循环泵; 搅拌缸的顶部设有端盖, 端盖上设有加料口, 加料口上设有遮挡板; 搅拌电机安装在端 盖上表面中央, 搅拌桨位于搅拌缸内侧, 搅拌桨的顶部穿出端盖与搅拌电机的转轴连接, 搅 拌桨的底部呈V形; 搅拌缸内侧底部呈与搅拌桨底部角度相适应的锥形; 硬质套管位于搅拌缸内侧、 且可拆卸连接在端盖上; 第一输液软管一端穿过硬质套管 伸入搅拌缸的底部、 另一端分支为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 第一支管与蠕动泵的进料口连通, 第二支管与循环过滤装置的进料口连通; 回液循环 泵安装在端盖上, 第二输液软管一端与循环过滤装置的出料 口连通、 另一端与回液循环泵 的进料口连通, 回液循环泵的出 料口穿过端盖通向搅拌缸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过滤的磷化铟研磨液稳定供药装置, 其特征在于: 循环过滤 装置包括滤筒和滤芯, 滤芯横截面为圆环状, 滤芯位于滤筒内, 滤芯的底部与滤筒内侧底部 相接, 滤芯的顶部与滤筒内侧顶部相接, 滤芯外侧壁与滤筒内侧壁之 间的区域为储液区, 滤 芯内侧为净液区, 进料 口设在储液区正对的滤筒侧 壁上, 出料口设在净液区正对的滤筒顶 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过滤的磷化铟研磨液稳定供药装置, 其特征在于: 滤芯的过 滤精度为20 μm~10 0 μm。 4.如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循环过滤的磷化铟研磨液稳定供药装置, 其特征在 于: 硬质套 管的顶部外侧设有沿周边设置的卡环, 端盖的边缘内侧设有通孔, 通孔的直径小 于卡环的外径、 且不小于硬质套管的外径; 硬质套管底部从通孔穿过、 到达搅拌缸内底部, 硬质套管顶部的卡环被卡 合在通孔外侧。 5.如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循环过滤的磷化铟研磨液稳定供药装置, 其特征在 于: 搅拌缸内侧底部与搅拌桨底部相互平行; 搅拌缸内侧底部与搅拌桨底部之间的间隔不 大于5cm。 6.如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循环过滤的磷化铟研磨液稳定供药装置, 其特征在 于: 第一输液软管由第一支管、 第二支管、 第三支管和三通阀组装而成, 第一支管、 第二支管 和第三支管分别连通在三通阀的三个头部; 其中第三支管穿过硬质套管伸入搅拌缸的底 部。 7.如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循环过滤的磷化铟研磨液稳定供药装置, 其特征在 于: 遮挡板转动连接在加料口外侧。 8.如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循环过滤的磷化铟研磨液稳定供药装置, 其特征在 于: 搅拌缸、 搅拌桨和硬质套管所用材质均为不锈钢; 搅拌缸的底部设有沿周边设置的3个 以上的带锁滚轮。 9.如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循环过滤的磷化铟研磨液稳定供药装置, 其特征在 于: 蠕动泵的出 料口通过第三输液 软管通向研磨机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6498811 U 2一种循环过滤的磷化铟研磨液稳定 供药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磷化铟研磨液稳定供药装置, 属于磷化铟研磨液供药装置技 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 磷化铟双面研磨液采用沉降式泵抽 取, 泵头较大、 且有一定的厚度, 搅拌缸底部约1/4左右的研磨液是抽不到的; 同时也导致搅拌浆的设计比较 短小, 搅拌浆的 底部与搅拌缸底部之间的距离较大, 搅拌缸底部通常是处于搅拌缸高度的中间位置左右, 在添加研磨粉过程中, 由于沉降式泵在研磨液内部, 研磨粉容易在沉降式泵内沉淀导致卡 死, 需要抬起泵拆卸螺丝, 清理泵内部结块, 不利于操作; 由于搅拌桨较短等问题, 在不堵的 情况下也会导致研磨过程中出现研磨液断流及结块现象, 进而导致研磨过程中容易产生磷 化铟划伤及碎片等情况。 另外沉降式泵抽流量不好控制, 需要安装泄压阀, 供液阀也是阀门 控制, 非连续作业时, 阀门出容易出现粉末堆积导致堵塞及掉出块状粉末也会引起磷化铟 划伤等情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循环过滤的磷化铟研磨液稳定供药装置, 将沉降式泵改为蠕 动泵, 可有效的控制研磨液 的流量, 且蠕动泵是在研磨液外部, 不容易产生泵头卡死现象, 且清理及维护都比较轻松; 将搅拌缸内侧底部呈与搅拌桨底部角度相适应的锥形, 延长了 搅拌桨的深度, 提高了搅拌的充分性, 减少了研磨粉团聚、 沉淀等现象; 设置了循环过滤装 置, 避免了研磨液中的较大颗粒对磷化铟的损伤; 通过硬质套管将输液软管送到搅拌缸内 底部, 使研磨液抽离更加彻底, 提升 了研磨液的利用率, 同时稳定安全。 [0004]为解决上述 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 所采用的技 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循环过滤的磷化铟研磨液稳定供药装置, 包括搅拌缸、 搅拌电机、 搅拌桨、 硬 质套管、 第一输液 软管、 蠕动泵、 循环过 滤装置、 第二输液 软管和回液循环泵; [0006]搅拌缸的顶部设有端盖, 端盖上设有加料口, 加料口上设有遮挡板; 搅拌电机安装 在端盖上表面中央, 搅拌桨位于搅拌缸内侧, 搅拌桨的顶部穿出端盖与搅拌电机的转轴连 接, 搅拌桨的底部呈V形; 搅拌缸内侧底部呈与搅拌桨底部角度相适应的锥形; [0007]硬质套管位于搅拌缸内侧、 且可拆卸连接在端盖上; 第一输液软管一端穿过硬质 套管伸入 搅拌缸的底部、 另一端分支为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 [0008]第一支管与蠕动泵的进料口连通, 第二支管与循环过滤装置 的进料口连通; 回液 循环泵安装在端盖上, 第二输液软管一端与循环过滤装置的出料 口连通、 另一端与回液循 环泵的进料口连通, 回液循环泵的出 料口穿过端盖通向搅拌缸内。 [0009]上述蠕动泵式供 液系统可去掉阀门管道更不 容易产生结块现象。 [0010]上述装置用于磷化铟单晶衬底片于研磨时, 研磨液的稳定供 给。 [0011]使用时, 将Al2O3研磨液原料在搅拌缸内搅拌2小时以上, 搅拌时, 搅拌缸内物料不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16498811 U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循环过滤的磷化铟研磨液稳定供药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循环过滤的磷化铟研磨液稳定供药装置 第 1 页 专利 一种循环过滤的磷化铟研磨液稳定供药装置 第 2 页 专利 一种循环过滤的磷化铟研磨液稳定供药装置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8:13:3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